close
最新信用貸款利率-車貸房貸-利率試算免費諮詢比較資訊總整理
 
資深貸款專員表示:車貸房貸信用貸款利率貸款前都需要嚴格的試算
才不會多繳一些不必要的利息,請貸款人貸款前都需要仔細地貨比三家。
 
說到貸款比較免費諮詢部分,分享一下成功貸款經驗及過程~
 
許多朋友急用錢到不行,但又難開口,更多人因為創業週轉不靈,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
然後整個很懊惱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也不敢向家人或朋友開口借錢,遇到週轉不靈心急的同時更要警慎挑選借錢對象。
那個利息不是我們一般人繳得起的就不要去嘗試!!!
 
幫各位整理6間免費諮詢網站這樣不僅可以快速比較又比較不用跑來跑去的。
 
缺錢真的很急,但還是要多問幾家每家的方案都不太相同真的差很多,可以比較一下!
免費諮詢他會幫你評估你的狀況然後給你符合你的方案,覺得適合你的你再去選擇就可以了!
 
希望以下整理出來的免費諮詢資訊對你有很大幫助 能趕快順利週轉。
 
無論你有任何貸款問題,投資理財.信用貸款.買車.開店創業.房屋頭款.結婚基金…很多 
 
都可提供你很多資訊
 
再以個人條件去篩選出最適合的銀行貸款方案
 
所以專業度真的很夠力,就不用再花時間一家一家銀行的去做比較了 
 
如果有需要可以看看以下我整理出來的各家免費諮詢網填表留個電話,貸款比較
 
就會有人跟你連絡了 (就不用再花錢自己打電話了) 
 
表格很簡單,只需留下簡單的姓名跟電話就可以了喔
 
(他們會幫你評估,非常方便快速的服務)
 
建議每家都填表格,由專員給您適合的方案,在選擇可以負擔的就可以了
 
免費諮詢包括貸款、房屋貸款、汽車貸款、企業貸款、信用貸款、
 
整合負債.房屋首購貸款.就學貸款.青年創業貸款...等等,非常多元很方便

免費諮詢一:這一家的諮詢速度特色就是快

不收貸款諮詢費,找對放款的渠道重點是放款容易、快速
個人信用貸款.房屋貸款.汽車貸款.企業貸款.債務協商
PS.代辦爭取高額低利、速度快


立即免費諮詢

 

免費諮詢二:申貸流程最快速,24小時內可撥款
一對一的快速立即免費諮詢、配對,十分鐘就能知道您適合的銀行申貸方案是什麼。

立即免費諮詢

 

免費諮詢三:這家貸款公司評價非常高

提供您完整的銀行貸款解決方案,為您規劃合適的貸款方案,
整合債務。商業銀行理財中心專辦各式貸款,信貸經驗豐富,
分析低利方案,高額撥款不需久候。


立即免費諮詢

 

免費諮詢四:這一家的諮詢方案很多元,很推薦

各種整合貸款的皆可申辦
他與三十家以上的銀行通路合作,事前免費評估,核准才收費
合理收費標準,依客戶狀況彈性收費也是一對一的服務品質,流程透明化


立即免費諮詢

 

免費諮詢五:一群對於專精貸款的專業人士提供相關諮詢

在各類銀行貸款都是以誠信專業積極的態度全力以赴幫助客戶解決財務問題。
專門協助個人信貸 汽車貸款 房屋貸款 企業貸款,記得留下聯絡資料有專人會聯繫你! 


立即免費諮詢

 

免費諮詢六:這家貸款公司可以承辦軍公教人士
軍公教朋友可以到這間貸款快速找到適合的貸款方案

立即免費諮詢

個人貸款 | 貸款 | 信用貸款 | 債務整合 | 負債整合 | 債務協商 | 個人信貸 | 小額借款 | 信貸 | 信貸利率 |

信貸代辦 | 創業貸款 | 銀行貸款 | 貸款投資 | 買車貸款 | 車貸 | 汽車貸款 | 債務協商 | 卡債處理 | 二胎房貸 |

信用不良信貸貸的下來嗎 該怎辦 | 信用貸款哪裡申請最快核貸 | 信用不良要如何申請信用貸款

個人信貸免費諮詢的網站 | 個人信貸條件,銀行個人信貸比較諮詢 | 小額信貸利率比較標準迷思

三面向分析最低信貸利率條件的迷惑陷阱 | 哪家銀行信貸利息最低 | 銀行個人信貸免費諮詢 | 小額信貸推薦幾家 | 個人信貸利率比較銀行條件如何談 | 

RF4165456EDFECE15158DCE

熱點新知搶先報

 

內容簡介

  ◎「賺得比某同事少」,才是多數人離職的主因,有人還為此放棄做得開心的工作。
  ◎有頭等艙的航班,經濟艙乘客失控行為的機率高四倍。
  ◎為什麼重金挖角來的人,反而會讓團隊的整體表現更糟糕?

  你知道嗎?光是換個社區住,居然可以讓一個家庭的收入多30%。
  我該搬去哪種社區?
  為什麼有些組織不該有地位階梯,有些組織反而一定要有層級?

  作者奇斯.裴恩(Keith Payne)是北卡羅來納大學知名心理學教授,
  他發現,人的內心(其實猴子也一樣)很在乎公不公平,甚至愛斤斤「比較」,
  因為這件事給大腦的感受,等同性愛、金錢與迷幻藥。
   
  偏偏,這世界已沒有你要求的公平,地位階梯上的不平等感越來越大。
   
  於是,這種對地位的比較──比收入、比居住、比消費,
  讓很多人變成有錢的窮人,產生沒必要的挫敗感,憂鬱或是暴怒,最糟糕的是
  導致不理性行為:孤注一擲、投機、先拿先贏、購物、奧客行徑,結果變窮、更窮。

  該如何打破這日益不公的地位階梯?
  在翻身不易的年頭,我得賺多少才感覺幸福?
  要跟誰比,才是激勵而非打擊?心理學家幫你找出了答案 :
  就從了解你內心的「破梯效應」開始。

  ◎人的優越感與生俱來,連重刑犯也自認比人善良

  .對地位的主觀知覺,預言個人命運
  心理學家已發現,不平等的感覺,會讓根本不窮的人,出現前述貧窮行為,
  而定位自己在低階,未來歲月就比較可能罹患憂鬱症、焦慮症與慢性病。
  多數人攀登社會地位階梯了,卻不感到幸福。怎麼會這樣?
         
  ◎乞丐不羨慕百萬富翁,卻嫉妒混更好的乞丐
    
  .感覺窮,比真的窮更真實:但,是貧還是富,永遠是相對當時、當地而言。
  在英國之類已開發國家,窮不是餓肚子,買不起智慧型手機就感覺窮。
  所以,人們不但時時都在比較,也在做微妙假設,判斷哪些事物比較重要。
  於是做了愚蠢投資、非理性消費,導致變窮,難以翻身。
       
  .人天生就很會目測社會地位
  你知道哪些特質,會無形中透露出階級差異?
  例如,越富有的人,聊天時會花更多時間玩弄手邊的筆。
  階級判斷、比較都是潛意識就形成,你如何表現得像個富足的人?讓人目測不出。

  ◎地位就是壓力,被人管比管人的壓力大,難怪總裁延長壽

  .你主觀認定的社會壓力,會縮短你壽命
  研究顯示,越窮、自覺地位越低的人,壓力荷爾蒙和發炎反應比他人多,
  光是階級排序、他人社會評價就能馬上影響你的生理反應。
  怎麼破梯?富人和窮人的壓力,到底差在哪裡?
      
  ◎所以,人要有多少錢就能擁有幸福?
   
  .和誰比,才能夠激勵我而非打擊我?
  有項調查發現,光是換個社區住,可以讓一個家庭的收入多30%,
  這也是破梯:善選「社會比較」。但如果你無法搬家、換工作或爭取調薪呢?
  作者也有方法。

  這本書道出人們內心最不願說出的心底話:
  重點不是多少,而是我不能「比你少」。
  不公平是社會議題?不!它會持續影響著你的生理、思考還有行為。

名人推薦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臨床心理師/方格正
  臺灣應用心理學會副理事長/蔡宇哲
  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周慕姿

  「我們都知道所得不平等,造成經濟和社會方面的後果。然而,這本書說明它也會對心理造成嚴重衝擊,影響我們做選擇、還影響我們的情緒與健康。」——蘇珊.坎恩(Susan Cain),暢銷書《安靜,就是力量》(Quiet)作者

  「《破梯效應》檢討不平等的後果——實質貧窮與自覺貧窮的感受——它的內容深刻,也揭露多項不為人知的事實。本書將會改變你對周遭世界的思考方式。」——索妮亞.柳波莫斯基(Sonja Lyubomirsky),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心理學教授

  「作者集合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尖端研究成果,解釋不平等如何影響政治、宗教信念、我們在工作上的表現,以及如何應付壓力和實體威脅,又該如何對抗不平等對生活,所造成的最隱晦影響。」——亞當.奧特(Adam Alter),紐約大學史登(Stern)商學院行銷學副教授,暢銷書《欲罷不能》(Irresistible)與《粉紅色牢房效應》(Drunk Tank Pink)作者

  「市面上已經有很多書籍,討論過不平等對經濟產生的效果,然而本書提供十分吸引人的見解,揭示不平等對於另一個複雜系統的有害影響:人類心理。」——麥克.諾頓(Michael Norton),《快樂錢》(Happy Money)的共同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奇斯.裴恩(Keith Payne)


  北卡羅來納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教堂山(Chapel Hill)分校的心理學教授,在不平等與歧視心理學領域享有國際領導地位。
   
  《大西洋》(The Atlantic)雜誌、《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與國家公共廣播電臺(NPR)都曾專題報導裴恩的研究,他也替《科學人》雜誌(Scientific American) 和《今日心理學》雜誌(Psychology Today)撰稿。

譯者簡介

李宛蓉


  主修新聞與傳播,曾任雜誌採訪編輯及報社編譯,現專事翻譯。
   
  譯有:《007真有其人,孤膽寫歷史的間諜之王》、《股神巴菲特的神諭》、《全球教養聖經》、《工匠之魂,讓口袋與腦袋同時富裕》、《英國的不打不罵鋼鐵管教》、《珍奧斯汀的神回與已讀不回》、《閒聊中的套話技術》、《壞公主寫歷史》《全世界最熱門的九十九個願望》(以上皆為大是文化出版)等書。

目錄

推薦序一 住在信義計畫區的兩年,是我覺得自己最窮的時候
推薦序二 透過知識之眼,看見當中隱晦不明的根源
導言 飛機上的頭等艙效應──使人行為失控

第一章 人的優越感與生俱來,連重刑犯也自認比人善良
1. 對地位的主觀知覺,預言個人命運
2. 人窮未必不滿,不平等連猴子也暴怒
3. 社會公不公平?財富不是評斷標準

第二章 乞丐不羨慕百萬富翁,卻嫉妒混更好的乞丐
1. 感覺窮,比真的窮更真實
2. 人天生就很會目測社會地位
3. 破梯效應:攀登社會階梯,卻不覺提升幸福

第三章 不平等不只會扭曲行為,甚至改變體質
1. 毒品經濟學助你看透貧者的邏輯
2. 破梯效應:把握當下。生存邏輯不是幸福邏輯
3. 個性愛冒險?大黃蜂的飛行告訴你不是這回事

第四章 比較決定地位,地位改變理念,理念驟變毫無察覺
1. 每個人的理念,就像燕八哥一樣
2. 嫌惡弱勢的你和同情弱勢的你,都是堅定的你
3. 你是自由派還是保守派?
4. 破梯效應:拿自己跟別人比較,害你做出不理性選擇

第五章 地位就是壓力,難怪總裁延長壽
1. 地位影響壽命,所得影響有限
2. 破梯效應:你主觀認定的社會壓力,縮短你壽命
3. 領導者壓力大?被領導壓力才大

第六章 社會不公讓信徒變多了,感恩、讚嘆
1. 雲朵、麵包上出現神的臉!我看見了,你呢?
2. 破梯效應:宗教信仰幫你腦補那一塊失去的公平
3. 所得越不公,信仰越虔誠

第七章  地位階梯的位置越高,越帶著內隱偏見
1. 人種歧視、種族偏見,你能說你沒有嗎?
2. 內隱偏見:即使意圖良善,一樣帶有歧視
3. 領社會福利的人長什麼樣子?答案洩露你的偏見

第八章  薪資不平等,真能刺激員工績效嗎?
1. 所謂好工作──相對地位比薪酬更重要
2. 薪資較低?還好;但不接受比隔座同事賺得少
3. 盈利組織必須有階級,主管薪水多高算合理?

第九章  人要有多少錢就能擁有幸福?
1. 有的人就是不試著逃離困住自己的環境,為什麼?
2. 破梯效應:加薪許多我也不快樂。為什麼?
3. 和誰比,才能夠激勵我而非打擊我?
4. 寫下你最重視的價值,有神奇實效
 

推薦序一

住在信義計畫區的兩年,是我覺得自己最窮的時候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臨床心理師/方格正


  當年我為了工作從基隆搬去臺北,房子找了好一陣子,幸好有朋友牽線,好不容易落腳到一處租金、大小都可接受的小窩。入住後才發現,原來我不小心住到全臺最貴的地段,這是我過去所不曾認識的臺灣。

  這裡的公園很大、樹很高、馬路寬敞筆直、舒適的人行道上沒有違停的機車,就連豪宅旁的保全,還會親切禮貌的向路人問好。白天可以欣賞從象山飛過來的鳥兒,包含拖著長尾巴的臺灣藍鵲;到了夜晚更是寧靜,一邊散步、一邊欣賞夜色裡的臺北101大樓,是每天的小確幸。我這才知道,寸土寸金的臺北,竟存在著這麼多豪宅,還有許多大得荒謬的歐風別墅。

  即便住了兩年,這裡始終沒有家的感覺,我覺得自己更像是觀光客,時常看見自己在經濟上的渺小,而且無能為力。別說房子了,路邊隨便一輛長得似比目魚的超級跑車,就超過我大半輩子的收入。如同貫穿本書的主旨,富裕與匱乏常是從比較來的。

  我的工作讓我知道,現代的年輕族群中,時常瀰漫著強烈的不安全感,害怕自己缺乏競爭力,淪為無法生存的「魯蛇」。然而現代人的生活,真的比較匱乏嗎?我的爸媽告訴我,在他們那一代(約一九五〇年代)的小孩,穿著麵粉袋做的褲子,大半時間裡不知肉味,便當中有荷包蛋就值得炫耀。

  現在的人均所得雖翻升好幾倍,貧富差距卻日益擴大,加上房價飆漲,買房成為受薪階級高不可攀的夢,我們也在生活與媒體中,見識到越來越多的名牌、超跑與豪宅。相比之下,自己變得好窮。

  我們的貧窮,並非源自物質的匱乏,而是心靈上的不平等。

  本書從「社會心理學」的觀點,讓讀者了解社會情境如何讓人「身不由己」的去比較,以及不平等感如何危害人的生活品質、生涯選擇,甚至是一輩子的幸福健康,因此從宏觀的角度來說,我們應該努力建構更平等的社會。

  然而,我們並非活在烏托邦,資本家設立的遊戲規則,注定了一去不復返的貧富落差,身為心理師,我所能做的就是幫助來諮商的當事人(以及我自己),在這不公平的世界裡安身立命。

  對「錢途」感到焦慮的人,我時常提出一個問題:「你一個月需要多少錢才夠花?」我驚訝的發現,許多人甚至從來都沒想過這個問題。我的提問幫助了他們察覺,自己的焦慮並非因為客觀上的匱乏,而是停不下來的比較;一旦察覺到自己在比較,我們也就有了「不比較」的可能。

  閱讀本書也有同樣的效果,能協助讀者從宏觀的角度,看見人類、乃至於自我的痴貪。在察覺自己「身不由己」的歷程中,改變正由此而生,這是心理諮商裡,一個可愛的悖論。

推薦序二

透過知識之眼,看見當中隱晦不明的根源
臺灣應用心理學會副理事長/蔡宇哲


  一本科普書該讓人獲得相當多的知識,而一本優異的科普書則是讓讀者用知識,洞悉到生活、社會的許多現象,其背後的可能原因。這本《破梯效應》就是屬於後者。

  有幾次跟老婆聊到社會少子化的問題,疑惑為什麼高社經地位者所生的小孩比較少,而低社經地位者反而生得比較多,這樣不是很不符合現實嗎?既然經濟能力有限,那就應該要生少一點才對,而經濟較佳者應該要多生一點。

  當時我們想到一些解釋,像是多生幾個可以增加人力資源、少生是因為想要過好的生活品質……這些都是屬於個人選擇、意識層面上的解釋。但閱讀《破梯效應》這本書後發現,原來除了個人有意識的選擇外,還有無意識的因素,那就是生物體的天性就會有這種傾向!

  另一個現象就是許多人為了要追求幸福,拚了命的賺更多錢、擁有更好的物質生活。但不管是現實生活也好、研究也好,都發現人們並不會因為賺的錢變多、物質享受變好,就覺得更幸福,甚至有時還會降低幸福感。這當中的主要影響因素,就是相對剝奪感。也就是說,當你變有錢的時候,周遭互動的人也都是差不多物質水平,然後還會遇到更有錢的人。

  在這種情況下,永遠有比自己有錢、更享受的人,因此也不會覺得所求有足夠的一天。讀了此書也恍然大悟,原來這一切不幸福的根源,都來自於自身,因為人們天性就是會比較!從知覺到人際與自我價值、從意識到無意識的層面,大腦持續在對這個世界做比較,來讓我們更快速的因應變動。

  本書的每個章節都會給你如上的頓悟,透過描述生活情境與社會現象,勾起你平日所觀察與經歷的記憶,再透過知識之眼,去看見當中隱晦不明的根源問題。作者奇斯.裴恩的文筆深入淺出,將比較心態、公平以及控制感,這三者人們內建的行為態度,結合得相當好。看完本書之後,讓我有種醍醐灌頂的感受,對許多社會現象都有了更合理的解釋,而這都是透過心理學實驗與研究調查所推論出,有扎實的實證基礎,絕不是空口說白話。

  如果你想知道心理學,如何透過了解個體來洞見社會現象,那麼請不要錯過此書。

導言

飛機上的頭等艙效應


  設有頭等艙的班機,乘客行為失控的機會高出四倍

  最近心理學家凱瑟琳.戴索斯(Katherine Decelles)和麥可.諾頓(Michael Norton)的研究資料顯示,飛機上的地位階級,明顯左右乘客在飛行途中的行為,哪怕只是一股隱晦的力量。他們分析好幾百萬個航班,想要釐清有哪些變數,能預測出飛航途中發生乘客飆怒的事故。

  研究人員首先比較設有頭等艙,和沒設頭等艙的航班,假如地位不平等促使乘客行為失序,那麼設有頭等艙的航班,發生乘客飆怒事故的次數,便會高於不設頭等艙的航班。結果他們發現,在設有頭等艙的航班上,經濟艙乘客突然發飆的機會,比不設頭等艙的航班高出將近四倍。當然,其他變數也有關係,例如班機延誤,可是頭等艙觸發乘客飆怒的強度,竟然相當於班機延誤九個半小時。

  為了檢測這項假定,研究人員又採取另一條途徑,他們探討登機程序,如何彰顯乘客的地位。大多數設有頭等艙的航班,採用前方登機的方式,迫使經濟艙旅客,必須腳步艱辛的擠過機艙走道,努力拉著行李、路過頭等艙時,眼巴巴的看著那些有錢人已經舒服就座。不過,大約有15%的航班,採取由飛機中間或後側登機,如此一來,就免除經濟艙旅客的煎熬。不出所料,從前方登機的航班上,乘客飆怒的機率是從中間、後側登機航班的兩倍,等同於班機延誤六個小時的效果。

  這項研究結果十分露骨,不僅是說明不平等導致貧富階級之間的對立,更令我驚訝的是,即使飛機乘客並非真正的窮人,這些飆怒事件依然發生。由於普通的經濟艙機票要價好幾百美元,窮人家根本買不起,哪怕只是相對差異感,也能使平常備受尊敬的中產階級人士,在飛機上製造衝突和混亂。

  事實上,混亂不限於經濟艙,上述研究顯示,在前方登機的航班中,頭等艙乘客近距離面對自己所鄙夷的階層時,爆發怒氣的機會也增加好幾倍。當不平等的落差太大,再也無法視而不見時,每個人的行為都將開始走樣。

  不平等讓人感到貧窮,行為也很貧窮

  不平等其實遵循一套一再重複、有系統、可以預測的模式影響著行為與情感,讓人們忽然變得短視近利、傾向冒險行為,寧願為了當下的滿足而犧牲穩妥的未來。在這樣的影響下,我們更容易做出自毀長程的決定、相信詭異的事物,在迷信的趨使之下,揪著想要的世界不放,卻忽略現實世界根本不是這個樣子。

  不平等將人們一刀劈成不同陣營,不僅是不同所得水準的差別,不同意識形態和不同種族也壁壘分明。它還製造壓力,讓所有人的健康與快樂水準都跟著下滑。

  想像一下,假如你的街坊鄰居都像我剛剛形容的那樣:短視近利、不負責任、做決定不經大腦;被種族和意識型態分化,內心多疑;不可理喻、盲目迷信;為了應付日常生活的壓力和焦慮,淪落到自我毀滅……。這些都是談到貧窮時的典型刻板印象,適合套用在任何市中心的貧窮社區,或鄉村拖車園區。然而,讀者將會在本書章節中發現,即使是位處中產、富裕階級的人,不平等也可能在他們身上,引發前述的行為。

  有錢人有錢,與我何干?

  坊間早有許多關於經濟不平等的論述,焦點多半放在科技昌明、全球化貿易模式之類規模龐大的歷史趨勢,或是賦稅和支出優先順序等政策議題。本書不做這樣的分析,反之,要檢討的是不平等對我們這些「有血有肉的人」造成什麼影響,還要調查他人(最有錢的5%、1%、0.1%人口)的財富,如何改變我們在這個世界的生活經驗。

  為什麼有錢人的財富,會影響中產階級的生活?畢竟兩者之間並不存在直接的邏輯關係。說起來,我坐在火車上時,隔壁列車的行進方向和我的運動方向,也沒有邏輯關係,然而前者還是會影響後者,只不過我們沒辦法用火車的特性加以解釋,能夠解釋的反倒是人的心靈,亦即心理力量能把知覺(我們在動耶!)轉變成行動(抓緊扶手!)。

  舉個例子,為什麼自覺貧窮會讓人壽命減短,效果和真正的貧窮沒有兩樣?為什麼鄰居房子的大小,會影響你的壓力荷爾蒙?為什麼對財務沒有安全感,會導致人們做出自毀長城的決定,到頭來讓人更沒有安全感?為什麼你在財務上卓然有成,會使你看輕意見不同的人,視他們為白癡、智障,而不僅是意見相左而已?

  找出這些答案並不會改變所得分配,本書也不會提出改變稅率,或加強社會安全等新的政策提案,卻打算扛起另一個同樣重要的使命─解釋生活在現代化、全球化、高科技世界中的某些弔詭現象。平板電視價格低廉,卻無法讓我們有財務安全(按:financial security,此指對現在的財務狀況有信心,足以應對未來的生活支出與目標)的感覺;這個世界的平均住屋面積,是兩千六百平方公尺,可是住在裡面的人萬一碰到急難時,連四百美元的現金都湊不出來。

  評估不平等的整體成因,與其經濟後果固然重要,但是我的目標其實更具私人因素。我想將所得分配及普查數據的知識,聯結到此時、此地生活的真實樣貌,因為我們與身邊的親朋好友、同事,全都往同個未來前進,然而誰也搞不清那究竟是什麼樣的未來。了解財富分配如何塑造我們的思考方式,讓我們在這套體制下生活得更加如魚得水,如果接受這些觀念的人夠多,或許能減少不平等的程度。至於眼前,就先從發生騷亂的飛機、靜止的火車、別人家富麗堂皇的房子開始,體味箇中的人生經驗。雖然這些經驗都使人產生,自己好像一無是處的挫敗感。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9164252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7 x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人總自覺高人一等──烏比岡湖效應
 
我們在各種不同的場合,和各式各樣的人進行社會比較,神奇的是,不管對象,我們總是發現自己落在階梯的上半截,屢試不爽,畢竟那個位置的感覺最舒服。想想看,你在工作上的成就如何?你的智商有多高?道德情操如何?對朋友有多忠實?駕駛技術可好?你內心深處曉得,自己在上述方面都優於一般人──可是誰都清楚,那是不可能的。
 
這項發現稱作「烏比岡湖效應」(Lake Wobegon effect),該名稱是美國作家蓋瑞森.凱羅爾(Garrison Keillor)虛構的小鎮,那裡「所有女子都強勢、所有男子都英俊、所有兒童都比普通小孩優秀。」西元1965年,一項針對車禍倖存者的研究,無意間發現到這個效應。
 
研究人員花6個月的時間,訪談西雅圖市(Seattle)某家醫院,在這段期間收治的全部車禍傷患,被拿來和對照組做比較,兩組的年齡、性別、種族、教育程度全然相仿。
 
訪談者要求病患回答問題,並請對方為自己的駕駛能力打分數。雖然這並非該研究的原本宗旨,但後來世人卻因此記住這項研究,因為住院傷患都評斷,自己的駕駛技術優於一般人。事實上,他們給自己打的分數和對照組並沒有不同,只是對照組成員未曾經歷過車禍。
 
顯然出車禍住院這件事,並未動搖傷患自認是優良駕駛的想法。有沒有可能這些傷患並非車禍肇事人?研究人員仔細檢討每件車禍的警方紀錄,以釐清誰是案件中的肇事者和被害者,結果發現傷患裡頭的車禍肇事者,對自己的評價也和其他人一樣有過度的自信。
 
主辦SAT大學入學考試的美國大學委員會(College Board),早就發現這種效應的另一個實例。某年約有100萬個學生,參加當年度SAT考試,大學委員會要求他們拿自己,和中等程度學生(成績落在全體的50%水準)相比,評比項目不僅止於SAT的表現,還包括個人特質,例如領導力和合群程度。結果70%學生自認領導能力優於中等學生,85%認為自己比中等學生更擅長與人相處。
 
心理學家康絲坦汀.賽迪姬蒂絲(Constantine Sedikides)與同事做過另一項研究,要求受試者評估自己在好幾個方面的表現,結果他們自認比一般人更有道德感、更善良、更值得倚賴、更受到信任、更誠實。
 

 

 

 

1804年12月2日,坐落於塞納河畔的巴黎聖母院大教堂中,正在舉行著一場盛大的加冕典禮。 典禮的主持人是義大利籍教皇巴爾納巴·尼可羅·瑪麗亞·路易·基亞拉蒙蒂(又名庇護七世),他的職責便是在這次典禮中,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一世戴上皇冠,舉行加冕儀式。 天主教是法國的國教,早在14、15世紀的時候,法國新王登基需要教宗為其戴上皇冠加冕,好證明其合法性的傳統便已約定成俗,成為了民眾心中的「常識」。 典禮上,人們穿著華麗的服飾,一個個正神態莊嚴的目視著舞臺中央的教皇、拿破崙、約瑟芬·德博阿爾內皇后。 【注,教皇是下圖中標註為(3)的角色,拿破崙是(1),皇后是(2)。】 正當教皇宣讀完祝福詞,打算按照儀式為拿破崙戴上皇冠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身著紫紅絲絨,披著華麗錦繡披風的拿破崙,一手從教皇手中奪過皇冠,直接為自己和皇后戴上了,一旁的教皇見此,氣惱得直接無力地癱坐在椅子上…… ...【《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 這一刻,拿破崙仿佛在向教皇宣示自己的勝利:從中世紀開始,幾百年來教權對世俗的統治結束了! 不過,由於要顧及教皇的面子,拿破崙任命的首席宮廷畫師雅克·路易·大衛在自己的畫作《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中,特意將畫面選在了拿破崙為皇后加冕那一瞬間,如此便可兼顧教皇和拿破崙的意見。 【注,《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現藏巴黎羅浮宮。】 一、「皇冠」事件背後,是教會數百年來干預世俗政權的行為,阻礙了封建社會向近代社會發展的進程,引發的矛盾 拿破崙奪取「皇冠」事件,不是一時的衝動,而是他想藉機打破數百年來,教權干預世俗政權謀取私利的局面。 拿破崙出生於波旁王朝路易十六統治時期,當時教權和皇權共同管理著法國社會的各個領域,其中教會擁有法國十分之一的土地,教會還強行向農民徵收什一稅。 【注,在法國的三級會議中,教士為第一等級,貴族為第二等級,平民為第三等級。教會擁有凌駕於世俗的權力,且教士可以只對教皇宣示效忠,不必對國王效忠。】 什一稅,最早出自於《聖經》中提出的農牧產品的1/10「屬於上帝」的說法,公元779年法蘭克王國查理大帝以法律的形式賦予了這種說法權威性。 自此以後,農民在繳納法國君主要求的賦稅之外,還要向教會額外繳納宗教稅「什一稅」,兩筆稅收疊加起來給民眾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負擔,民眾和教會之間的矛盾也因此產生。 ...【農民繳納什一稅】 1789年,巴黎人民發動武裝起義奪取了巴黎市府政權後,迫使路易十六不得不屈服。 早已對教權和皇權專制不滿的人們,宣讀了新的法令,其中針對教會的有這麼幾條: ①廢除天主教國教地位,允許信仰自由化; ②沒收教會所擁有的百分之十的土地; ③廢除什一稅; ④宣布法國教會不再歸屬羅馬教皇管理,教士還需要宣誓對路易十六和法國法律效忠。 不過,由於法國革命派在執政理念上存在很大差異,且普魯士、奧地利、英國等境外勢力組成的反法同盟對革命派造成了巨大的威脅,革命派內部因此分裂為吉倫特派、雅各賓派、熱月黨幾派,他們之間的內鬥讓法國的政局更加混亂。 拿破崙所處的時代,正是封建社會向現代社會過渡的階段,他發動霧月政變結束了法國大革命以來法國混亂的政治局面,拿破崙成為了法國資產階級新的革命曙光。 ...【三級議會制度下,受壓迫的法國農民】 得益於拿破崙在青年時期,受到的來自啟蒙思想家盧梭、伏爾泰觀念的影響,二人強調的自由、平等的哲學思想將拿破崙塑造成了一個「無神論者」。 尤其是伏爾泰把天主教看作是阻礙文明進步的攔路虎,教士是「文明惡棍」的思想,深深地影響著拿破崙對待教會的態度。 拿破崙認為「宗教中出現的人物都是人虛構出來的」,他曾說:「我們所說的宗教顯然都是人的產物。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宗教呢?為什麼我們的宗教並不是永遠存在的呢?為什麼它是排他的呢? ....這是因為那些僧侶始終在悄悄地從事欺騙和撒謊。」 意識形態上的差異,加之為了推動法國資本主義改革運動的客觀需要,促使拿破崙上臺後和教皇展開了一場關乎「教會」是否應該在世俗中享有特權的博弈。 二、1801年拿破崙和庇護七世簽訂的《政教協議》,表面上是拿破崙和教皇的和解,實質上只是暫時藉助教皇的力量穩定局勢 作為法國大革命的親歷者,拿破崙見識到了教皇在信徒中巨大的影響力,他意識到過激的宗教政策只會適得其反。 於是,在與教皇庇護七世展開的這場博弈中,拿破崙把自己真實的情緒隱藏了起來,他決心先和教皇達成「和解」。 拿破崙借著庇護七世想和他談判的契機,他後退一步,拿出了一張教皇無法拒絕的「和解」底牌:他同意了庇護七世提出的將天主教作為法國主要宗教的條件。(《政教協議》) 表面上來看,拿破崙這是讓步了,但從實質上來講,拿破崙的做法是「以退為進」,以空間換時間的打法,他實際目的是想藉助教皇的影響力先穩住局面。 ...【庇護七世】 ▶拿破崙想藉助天主教的力量,緩和與英國等反法同盟國的關係,好為自己換取時間積蓄更多力量; 拿破崙代表著資產階級,他的存在對於當時封建勢力仍然根深蒂固的奧地利、英國、普魯士、荷蘭等國而言,便是「挑戰皇權秩序」的眼中釘肉中刺。 在這種腹背受敵的局面下,拿破崙通過和教皇合作,向歐洲封建國家散發出了「友善」的氣息:你們看,我也信奉天主教,咱們是自己人! 教皇在天主教世界中擁有極為特殊的地位,幾百年來,歐洲的封建君主們與教皇合作,教皇通過「君權神授」的手段,達到證明君王權力正統性的目的。 作為回報,君王們獻出了封地、財富,許下了種種特權。在君王們的刻意引導下,教皇的象徵意義,在歐洲的天主教世界中就是所有信徒的精神領袖。 在這種背景下,拿破崙的這種外交手段,確實為法國換來了一點發展的時間。 畢竟,對於其它國家的君主而言,他們並不是想為路易十六報仇,而是想要拿破崙遵守他們推崇的「封建秩序」,不要動搖他們統治的根基。 ▶拿破崙想依靠主教們的聲望,幫助自己穩定社會秩序; 拿破崙接手的法國,內有多黨派政權互斗、封建王朝復辟,外有反法同盟虎視眈眈,足以稱得上內憂外患。 在這種局面下,拿破崙需要做的事情,首先便是要把內部穩定下來。 怎麼穩定呢? 答:藉助天主教的力量。 法國是一個典型的天主教國家,自從1598年亨利四世通過「南特敕令」將天主教立為國教以來,至今天主教依舊是法國人民主要信仰的宗教。 【注,2014年統計的結果顯示,法國信仰天主教的人數占全體國民的64%。】 正如拿破崙曾經所說的那樣,宗教是穩定國家局勢的重要力量:「如果我要去統治猶太人,我就會把所羅門神殿重新建立起來」。 ...【拿破崙】 在當時的環境下,拿破崙通過由政府提名主教、發放神職人員工資、選擇建造教堂地址的方式,拉攏、扶持了一大批為其服務的主教,這也是拿破崙能夠在霧月政變後一兩年內,將法國打理得井井有條的重要竅門。 ▶拿破崙想借著宗教的力量神化自己,好讓自己稱帝一事,顯得合理化; 拿破崙曾感慨道:「如果我宣稱是永恆之父的兒子……那就沒有一個粗野的婦女不在我經過的路上發出噓聲的。」(《拿破崙書信文件集》) 這句話的言下之意,表達出了拿破崙認為藉助神的身份,可以幫助自己在信徒心中樹立一個「神聖」的光環。 為了更好的達到這個目的,拿破崙編寫了一本叫做《帝國教理問答》的教材,作為學校必修的內容。 在這本教材中,拿破崙強調自己是上帝任命扶植的君王,他「接受了天主教會的首腦教皇授予的聖職而成了神權帝王」 ,如果「對我們皇帝不盡義務」,就是違背了上帝的旨意,會受到懲罰。 並且,拿破崙還讓主教給信徒灌輸,他現在有神靈附身,神靈會指引他贏得每一場戰爭的觀點。 這位無神論者,將宗教當成了自己的武器,賦予了自己神聖、不可戰勝的形象。 ...【畫家精心修飾的拿破崙形象】 ▶拿破崙想借著歐洲國家普遍信仰天主教一事,將此作為自己管理被征服地區的手段,好減弱對方的抵抗意志,加強對自己的文化認同感。 英國、義大利等反法聯盟的主要成員國,都是天主教國家,拿破崙在和他們交戰的過程中,特彆強調:保護好當地教堂、神父和他們的財產安全。 拿破崙的這條政令,非常有建設性,他這麼做的原因當然不是由於他信仰天主教,而是因為這樣可以用最小的代價拿下他真正想要的東西——從精神上征服對手。 拿破崙在攻打馬爾他島期間,給當地主教寫了一封信,在信中拿破崙讚揚了教士們的勇敢和智慧,認為他們都是值得尊敬的人。並承諾,在法國軍隊占領該地後,一定會保護他們的人身、財產安全。 寫這樣一封信,並不會耗費拿破崙多少精力,但這封信卻能給被殖民地傳遞出去「尊敬」「友善」的意思。如此情況下,拿破崙收復被征服地區的民心,便輕鬆了許多。 三、拿破崙和教皇鬧翻,是基於戰略目標的轉變,做出的調整 拿破崙對於庇護七世的態度,他單方面將教皇當成了自己的「家臣」「傀儡」,所以,在加冕典禮上,拿破崙才會一點面子都不給教皇。 關於拿破崙對教皇的態度由合作,到鬧翻,這中間他的行為邏輯始終遵循著「利益至上」的原則, 1、拿破崙是一位資產階級革命家,他認為國家要發展,必須創造出穩定、自由利於經濟發展的環境,因而他打算打破教權對世俗政權的干預,建設一個政教分離的法國; 拿破崙是一位極有遠見的革命家,他主持參與編寫的《拿破崙法典》,是資產階級國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這部法典,後來成為了德國、美國等國立法的參考書。 《拿破崙法典》所涉及的內容主要有三大類:人法、財產法、取得財產所有權的各種法。 透過這部法典,我們可以看出拿破崙,是想建立一個財產所有權契約自由、民事權利平等的資產階級性質的君主制國家。 在這個國家內,拿破崙希望宗教和世俗權力相分離,不再干預國家的運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政教分離」。 ...【《拿破崙法典》】 他寫道:「宜布自己的行為是上帝的旨意,禁止人們反抗篡權者的壓迫,這是多麼荒唐的想法啊!如果真是那樣,每一個登上皇位的篡權者都馬上得到了上帝的保護,而那些失敗者則被砍頭。為了驅逐人侵的諸侯,一個民族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啊!……所以,我們應該擺脫法國的枷鎖,就像我們過去粉碎熱那亞的奴役一樣,阿門。」(《拿破崙傳》) 在拿破崙的心中,他將天主教看作了阻礙法國發展的枷鎖,只有去掉它,法國才能擺脫封建落後的面貌,走向近代化。 2、拿破崙第二次擊敗了反法聯盟後,法國的崛起已成定局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拿破崙對於天主教會的影響力需求不再迫切,所以,他敢於在稱帝後和教皇決裂; 1797年,拿破崙率領的法國義大利方面軍,擊敗了由大英帝國、普魯士王國、西班牙帝國、荷蘭等國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 1801年2月9日,拿破崙擊敗奧地利,迫使其簽訂《呂內維爾和約》。 1802年3月27日,英國和拿破崙簽訂《亞眠條約》,這件事標誌著拿破崙第二次擊敗了反法聯盟。 拿破崙兩次擊敗反法聯盟後,新生的法蘭西帝國已經成長到了歐洲頂尖強國的程度,對內法國國內已經建立起了穩定的社會秩序,對外它已經無懼敵人的侵襲。 在這種背景下,教皇對於拿破崙的幫助已經微乎其微。 ...【庇護七世】 3、拿破崙在幾次擊敗敵人後,法蘭西帝國基本站穩了腳步,他的戰略目標也從穩定局勢,轉換成了主動進攻英國和俄國。為了達成這一目的,拿破崙決定和教皇決裂,轉而與土耳其、波斯這些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國家合作。 拿破崙是一個「無神論者」的同時,他又堅信宗教信仰,可以幫助他拉近自己和對手的距離,甚至化敵為友。 正是出於這種考慮,拿破崙在將對手選為英國和俄國後,他為了和土耳其、波斯等穆斯林國家合作,拿破崙不僅公開宣傳自己是真主的信徒,還給土耳其君王寫信大肆頌揚對方:「世界上萬事俱變,萬物俱逝,唯有真主永存。因此,我祈求真主使陛下延年益壽,使您享受繁榮昌盛,永遠降福於您。」 對於拿破崙而言,教皇與穆斯林君王相比,教皇在天主教國家的地位雖然要高得多,但庇護七世和自己並不是一條心,教皇支持的是波旁王朝企圖復辟的貴族們。 這種情況下,法蘭西帝國在天主教國家中,已經孤立無援。 拿破崙為了防止自己因為多線作戰,導致國家被拖垮的局面出現,他便需要考慮給自己找一些足夠分量的盟友,來為他減輕壓力。 拿破崙在加冕典禮這樣公開的場合和教皇決裂,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他想藉此表態,來換取土耳其、波斯等國的支持,好為法國增添兩位盟友。 總結 拿破崙一生兩次被教皇革除教門,他所推行的「政教分離」宗教改革模式實現了國家的世俗化,為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推動了法國由封建社會向近代社會的轉型。 文/腦洞趣味歷史 不知道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參考資料: 【1】1801年拿破崙《政教協議》 【2】艾密爾·魯特維克《拿破崙傳》 【3】雅克·路易·大衛《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 【4】《拿破崙書信文件集》 【5】《拿破崙法典》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history/pbmr2vj.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87698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軍公教銀行貸款條件嘉義銀行借錢花蓮信用瑕疵不良的原因屏東信用空白如何貸款
融資貸款公司有哪些? 屏東無財力證明貸款 新北銀行借錢銀行貸款不過的12個原因 債務整合 新北銀行貸款條件提高信用分數的小秘訣! 小額快速撥款 輕鬆還債代書貸款、房屋貸款、個人信貸審核的條件是什麼呢? 台中債務整合協商 高雄汽車抵押貸款銀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個人信貸免費諮詢 的頭像
    個人信貸免費諮詢

    銀行個人信貸免費諮詢

    個人信貸免費諮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